绿色食品,我们有咖啡、茶叶、鲜花、糖、水果,各种各样的原材料都有。
今年,巧家整合资金2335万元集中打造万亩草莓基地,其中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近千万元、勤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1335.8万 元,在马树镇马树社区建设现代化草莓种植基地2000余亩,新建大棚1350个,厂房、生产用房3600平方米。到2025年,全市高标准苹果种植总面积可达100万亩、产量400万吨,预计种植环节实现产值65亿元。
借助中科院科研力量,对昭通天麻、猕猴桃、竹子等产业加大研发力度。(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静涛摄)海升集团昭通项目总经办主任蒋启波介绍,海升在昭通的苹果基地全部采用世界先进的砧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,建设了5万亩苹果示范园,成为全国最大单体连片矮砧密植高标准苹果种植基地。杨昌会高兴地说,在盐津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口帮扶城市中山市的推荐下,2018年的状元米行销广东、福建、上海等地。牛寨乡因地制宜,突出抓好中药材、茶叶、林果、花卉苗木、玫瑰花、蔬菜、养殖,打造一村一品产 业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助力脱贫攻坚。2018 年,背风村乌金猪已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,新建养殖场投入使用后,乌金猪年存栏量将增加4000余头,辐射带动周边村社800余户群众养殖乌金猪超过1万头。
(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聂孝美摄)威信县立足生态优势,聚焦贫困户短能脱贫,长能致富,立好项、选对路,因地制宜选准脱贫致富产业,出台产业扶持政策,加强到户产业扶持,采取贫困户将财政扶贫资金、土地、山林等资源入股合作社等方式,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,通过合作社+农户公司+合作社+农户等发展模式,大力发展竹子、魔芋、辣椒、马铃薯、中药材、猕猴桃、肉牛、生猪八大产业现将获奖作品名单及评奖委员会、纪律监察组、评奖办公室名单予以公布。云南省委、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部署,真正抓住了云南发展的关键定位和方向,对于昭通也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,围绕这一目标,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:绿色能源牌方面,充分发挥昭通水电资源优势,加快水电铝材、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,年产70万吨的水电铝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,年产80万吨的水电硅项目也正在积极的招商和推进当中。
围绕脱贫攻坚,我们的主要工作可以用以下5句话来概括:第一句话是,强化双统领,落实133。有望在明年实现县县通高速,在今年下半年启动新机场的迁建和渝昆高铁的建设,将来进入高铁时代,昭通可以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里通达重庆、成都、贵阳和昆明。有了产业的支撑,再用它来烘托出苹果之城这么一个概念,让苹果不仅仅成为一个产业,更成为城市的品牌形象,让所有人说到昭通就想到苹果,吃到苹果就想到昭通。下一步,随着渝昆高铁的开通,将会进一步助推昭通的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,一个功能完备、宜居宜业的秋城昭通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,成为周边群众特别是川渝地区群众避暑纳凉的圣地。
围绕这些特征,立足于一城三区、若干小镇、产城融合、城乡一体的格局定位,初步的构架已经形成。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,最关键、最根本的,就是要找到明确的定位。
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培育文章,全力推进苹果、竹子、马铃薯、特色养殖、天麻、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发展。再比如竹子,在北部8个县(市),我们大力发展以筇竹、方竹为主的笋用竹产业,力争在3年到4年的时间里,实现450万亩的目标,绿化乌蒙山区的同时,更为群众增收致富找到了有力的支撑。针对我们的短板和弱项,确定了四个重点:一是突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,2017年以来,按照相关政策和标准,我们确定了全市36.24万人的搬迁规模,目前已经实施13.18万人,剩下的23.06万人将在今年内全部搬迁入住。第五句话是,抓党建强支撑,锻造铁军攻坚。
昭通面临的最大的政治任务、最大的民生工程,同时也是最大的挑战,就是脱贫攻坚。第三,建设一座果城——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。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、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,强化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双保障,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。我们坚持以党建强引领、以铁军促攻坚,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,全市上下10.7万名干部挂钩帮扶、无一例外,5200多名工作队员战斗在脱贫攻坚的一线,涌现出了一系列感人的事迹和先进的典型,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。
在这个愿景下,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步入了快车道,苹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60万亩,并且以每年新增10几万亩的速度推进,苹果之城呼之欲出。以苹果为例,我们绝不是简单的种苹果,而是在高标准、高层次种植果园的基础上,物流、加工、旅游等产业都要跟上。
截至目前,我们的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60万亩,苹果之城的雏形初步展现。第三句话是,立足昭通实际,做好四篇文章。
同时,立足昭通实际,创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以群众工作为主线,抓住精准、统筹、务实三个关键,实现思想、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。我相信未来昭通竹笋也将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,绝不亚于昭通苹果。深圳市也将从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给予昭通重点支持。让所有人经过昭通城的时候,满眼尽是红苹果,产生巨大的震撼和冲击力,这就是我们描绘的未来苹果之城的美好愿景。半城苹果满城香,全力打造‘苹果之城。第四,锻造一支铁军——敢于攻坚、无坚不摧的乌蒙铁军。
绿色食品牌方面,重点发展苹果、竹子、马铃薯、特色养殖、天麻、花椒6大高原特色产业,需要强调的是,我这里说的是高原特色产业,不是高原特色农业,是一二三产联动、融合发展的产业。脱贫攻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梳理下来是4个大的阶段——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,扣好精准施策第二粒扣子,扣好精准退出第三粒扣子,扣好巩固提升第四粒扣子。
第二,破解一大瓶颈——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昭通的发展、变化,可以用4句话来进行归纳和概括。
70年的过程是漫长的,70年的成就是辉煌的。做好‘四篇文章,全力推进脱贫攻坚。
对口帮扶昭通的东莞市、中山市共计支持资金6.49亿元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助力世界一流‘三张牌打造。昭通种植苹果的历史已有近80年,当下,我们所要做的是用现代的理念、模式、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转变,并在此基础上,把昭通建设成一座百万人口与百万亩苹果高度融合,城在园中、园在城中,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。苹果是大自然赋予昭通的最大恩赐,这个产业的发展,刚好又和昭通现在规划的一城三区的格局是高度融合的,基于这样一个客观的自然地理状况,以及昭通苹果在整个市场中的影响,我们提出来,力争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,把昭通建成一座百万亩苹果与百万人口高度融合,城在园中、园在城中,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。
以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党的组织无处不在、作用无处不发挥,做到每个贫困村都矗立着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、每一户贫困群众背后都站着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。我们瞄准中国苹果产业塔尖上的10%,用现代的理念、模式、机制、技术来实现高品质的发展。
精彩观点打赢一场战役、破解一大瓶颈、建设一座果城、锻造一支铁军。第一,打赢一场战役——消除绝对贫困。
今年将实施易地搬迁的23.06万人口中的13.34万劳动力,已转移就业10.07万人。昭通独特的地理气侯资源条件,孕育了昭通苹果天然富硒、早甜香脆的独特品质。
交通兴则昭通兴,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改善交通、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重中之重。立足实际,昭通做好四篇文章、扣好四粒扣子,举全市之力投入脱贫攻坚战。中央5家单位、省级50家单位定点帮扶昭通,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……构建了强大的攻坚合力。通过努力,到目前为止全市贫困人口降至58.83万,贫困发生率降至12.49%,并将在明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。
同时,昭通充分挖掘苹果这张城市名片,着力打造百万亩苹果园与百万人口高度融合的苹果之城。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,昭通的定位是八个字——秋韵昭通,苹果之城,昭通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侯特征,特别是夏季,没有炎热的感觉,可以说是典型的秋城
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组全体成员,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。会议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打财断血、文件线索流转、人员变动、台账管理等方面的不足。
会议听取了各督导组督导县(市、区)和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,并对近期迎接省级层面的督导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。会议指出,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,在广大党员干部、基层群众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下,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序推进,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平安昭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。